红叶七夜

魂牵梦萦大明宫——记电视剧《大明宫词》

少年时代的白月光啊,写的真的太好了

陆雁:

BGM:林海《死亡




开场白


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读故事。一本有趣的书能让我安静一整天,甚至常常忘记吃饭。中学的时候,我开始喜欢历史。历史不同于故事,它厚重而伟大,绚烂而辉煌。很多人读完故事,会在合上书后说一句:可惜/还好它们都是假的。历史不同。尽管理性而有思想的人都知道历史所载也并非全部真实,可合上书之后却也只剩一声长叹。叹,原来真的有一群特别的人曾那样用心地生活过。


这大概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历史。人总是会下意识去追寻意义或赋予意义,我也不能免俗。历史给我的意义,或者说我赋予历史的意义,唯有人性,和因为人性而发生的事件,以及由于人性而产生的情感。它和故事一样——我从未觉得故事都是假的,我喜欢故事里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人性。我喜欢历史,因为历史里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情感和人性并不亚于所谓“故事”编织出来的一切。如果我更喜欢历史,便是更喜欢它人性的丰富性——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定然比单一作者所创作出的故事,有着更加多样的素材与可能。


因此我并不排斥戏说和“篡改”,也从不过分去纠结于“真相”,只要一切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只要情感和人性是真实的,那么历史可以只是舞台和背景。十年科技会发展,百年政权会换代,千年观念会变更,万年河川都会重塑——那么不变的是什么?是原始人向往火焰与温暖,是现代人向往幸福与归宿。动物也为伴侣的死亡而哭泣,植物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也有生存下去的本能。这是所有生命所共通的感动,跨越时间也跨越文化,甚至跨越种族。


开场白已经太长了,但它终究必要。如果你能够认真读完这段开场白,并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那么请你继续看下去。




大明宫


我想与你聊聊《大明宫词》这部电视剧。


曾经我给首页推荐过《秦颂》这部电影,我在此先不厌其烦地再度推荐它一次。当时我说,这部电影所叙述的绝非真实,更非历史,但它是个讲得很好的故事。它的人物有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冲突合理又不失戏剧化。我一直知道它只是一段戏说,但这不影响我为它感动和移情。我喜欢《秦颂》里那个陛下,哪怕他和我心目中的陛下并不相同。


《大明宫词》也是一部性质接近的作品。它并不真实,也绝非历史,拿它当一部以太平公主为主角的同人电视剧来看(也许还有点玛丽苏嫌疑)才是最合适的。但这也不影响我喜欢它——我太喜欢《大明宫词》了,我的视线离不开那屏幕比例4:3的古旧而优美的画面,离不开里面越看越好看的演员和服饰,我甚至喜欢那用或平缓或激扬的语调讲出的莎翁式对白,我听着林海的作曲一次又一次地任眼泪流出眼眶。当然,这一切都为它的优秀锦上添花。我最喜欢的,终究还是这个戏说剧本的内核:人性。


既然是人性,自然就有两面性。我们时常歌颂人性在感情上的伟大,亦如我们指责人性在权力场上的黑暗。我一向认为历史最吸引我的,便是这种盛开在泥泞与黑暗中的伟大……那也是在《大明宫词》里的大明宫所承载的,华丽而伤感的情感与年华。




女皇


虽然太平公主是贯穿了全剧的主角,但就像讨论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离不开她那位特殊的母亲一样,讨论《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公主,也同样离不开她这位影响她最深的母皇。


女皇这个词很适合武则天,它体现这部剧最主要的核,同时象征了女人和权力。导演李少红作为一个女人,在“情感在权力之上”这一点上,这样理解武则天:



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世界是属于男性的,武则天不太会……打一开头就知道自己是个女皇……对于世俗的观念,她一生犹豫的是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她是个女人,她是要做一个李家的媳妇。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有人将《大明宫词》归类为“女权”戏时,会有另外的人反驳这一点。我也不觉得这是一部“女权”戏,非要说的话,我认为编剧和导演只是在用理解一个“人”的方式去理解这样一位女皇而已,当然他们还结合了时代背景。这种叙述方式格外动人,若非要用非此即彼的立场去划分它,未免失了美感。因此我接下来的讨论也只是围绕一个“人”,一个特殊的“女人”。毕竟她的功过已经被太多人讨论了太多,我并不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来。


若以同为女性的目光来看,剧中对武则天影响最大的,仍是她的爱情。她最初是因为想守护自己的爱情,才会搅进那宫廷的权力场。爱情里有独占欲的成分,这甚至可以理解成一种霸占,她知道自己无法成为李治唯一的女人,便希望自己成为李治最重要的女人,为此她不惜去做很多坏事,包括掐死她的第一个尚在襁褓的女儿。后来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又做了很多事,渐渐地,为了自己身体渐渐衰弱的丈夫,她从后宫走向朝堂。可能在被众多势力推向皇位的时候,她也会感慨,自己最早开始为李治念奏折,不过是为了看到他闭着眼睛听自己声音时的笑意。


可是权力不会放过柔软的人,如果你柔软,便会被权力吞噬。武则天在剧中常被强调的一个特性便是“智慧”,她大部分时候是理性的,甚至是坚硬的,因为她的智慧告诉她需这般在这权力场中行走,最终她再也无法回头。权力使人走向孤独,武则天也一样。控鹤府的七十二只雄鹤不能缓解她的孤独,老年长出的新牙与黑发不能慰藉她的心灵。她走向衰老,走到最后连智慧也抛弃了她……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跟自己的情感相互和解的女人。



武则天:人老了真可怕,你眼见着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逐渐死亡……最近他总到我的梦里来看我,长得还那么年轻,像我第一次遇上他时的样子!他是个好人,并且,真心地爱我……我也爱他……我想好了,等我死了,就和你父亲住在一起,那儿安全……




武则天:记得你十四岁那年,为了见我,在后宫玩儿上吊吗?我去了,你扑在我怀里说:“娘,我想你!”……我当时哭了。那眼泪陪伴了我一辈子,我把它藏在心里。想你的时候,就让它流一点出来……



这是这位女皇死前对与她争斗了大半生的女儿的剖白。她其实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得到了所爱之人的爱情;她在死前被最爱的女儿所理解与原谅。可她同时是权力场里无可奈何的一个人,她与自己的儿子争斗,与武家的势力周旋,与天下人(甚至是一千多年以后的天下人)的观念对抗。可我还是要说,她是我们历史中多么特别的一个存在!是女人里多么特别的一个存在!我喜欢这个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喜欢剧中归亚蕾所诠释的这个女人至极的形象。


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的存在,我才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交缠着的、分不清彼此的故事与历史。




太平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



这大概是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位公主。虽然她和其他公主一样,从出生起就拥有了几乎一切,但其他公主可没有一位最终成为了皇帝的母亲。


她少年时拥有最好的爱,她的父亲、母亲、哥哥们,她的乳娘、宫人、侍读,她身边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不爱她,就连久居长安的突厥王子都对她一见倾心。她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甚至有些娇纵,可你却只觉得她天真可爱。这是世界上最想让人去呵护的一个人,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她,因为她天生就该拥有这一切。这甚至让人无从妒忌。


但是戏剧设计这样的角色,就是为了给她降临磨难。太平的一生是一场悲剧,即便她是大明宫最靓丽的景色,也依旧不能免除她身份与命运的诅咒——她出生在一个最大最繁杂的权力场中,却也太过渴望爱的存在了。


十四岁,上元节,太平第一次溜出了大明宫,她把弄着用玉佩换来的面具,和同游的韦氏走散了。因为无助而哭泣的她一张张地掀起了路人的面具,试图找到韦氏,却这样意外地撞见了薛绍。那是一张令她一见倾心的脸,太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她相信感情的真诚与炽热到了以为这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程度。然后,悲剧开始了。


如果戏剧从最开始就给了一个角色一切,那么它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这一切一样一样地剥离出去。


太平以为自己得到了爱情,可那是她的母亲使用权力为她换来的;她失去了与爱人长相守的机会,然后质疑起了自己母亲那夹裹着权力的爱人的方式;她失去了哥哥,失去了父亲,她的母亲不想失去她,她却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为了与母亲对抗,为了向母亲证明宫廷里也可以有正常的亲情和爱情,她不惜以自己的幸福做注,最终却只是证明了她的母亲是对的。


《大明宫词》有两个女主角,非常特殊的是,她们的关系是母女。她们是那样相似,却也不同。在我总结完武则天的一生后,我甚至认为她比太平幸福。太平没有得到过最好的爱情,那个本可以给她最好的爱情的人,因为是她所爱的那个样子,在爱上她的一刻选择了死亡。她的第二任丈夫爱她如飞蛾扑火,她却无法回应。总是有男人深爱她,但她最爱的,却是唯一不肯去爱她的那个人。


太平也是女人,她是武则天的另一面;或者说,武则天是太平的另一面。她们都在权力与情感中挣扎,而太平的不幸,在于她不肯如她的母亲一般最终选择权力。这个主角最特别的一点,便是她将她的理想——对爱的追求——贯彻了一生,却注定走向悲剧。


这是这部剧柔软的地方,它歌颂着不可能却值得向往的东西,它相信有一个人能将这种追求贯彻终生,哪怕最终注定走向悲剧……它也在告诉我们,美值得向往。








长相守



“你相信长相守吗?”



长相守是《大明宫词》所称颂的爱情,可事实上却几乎没有人真正得到了它。而爱情,是《大明宫词》里最绚丽的感情。


太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长相守的,我大概可以做个猜想:是在看到她的哥哥弘与合欢的爱情之后。


我喜欢剧里的弘,他英俊,目光中透着理想主义者特有的光,他善良却忧伤,儒雅而沉重。他是那样优秀的父母的长子和太子,他对着镜子诉说自己对于治国理想得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宏愿。合欢是他的娈童,一边为他修鬓角,一边带着笑意,目光中满是倾慕……和爱慕。







弘不肯成婚,他为萧淑妃和王皇后的女儿说话,他反对母亲的政见。他有着不合身份的天真,并且为了抱持这种理想不惜以身殉之。合欢跪在李治和武则天以及诸位大臣面前,对他们喊道:“我是太子的仆人,又不仅是他的仆人,我还是他的……爱人!”他请求道:“请皇上赐我一死,并将我与太子合葬……世上没有了所爱,没有了太子弘的性灵,再活下去每一天都将是对灵肉的煎熬。既然我活着无法与太子名正言顺,至少死了也希望能光明正大地同他躺在一起!请圣上赐我一死,恩准我的请求!”



合欢终被赐死,如愿同弘一起上了天堂。这是我亲眼目睹的第一次真正的爱情。真希望他们在那里能够堂堂正正地生活。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感情真诚而高贵,你知道,我一生都在寻找这样一种爱情,现在才意识到只有弘最终得到了它。在爱情上,弘是幸运的……



然后太平遇到了薛绍,并嫁给了他。薛绍的长相守许给了慧娘,同时,为了自己理想的爱情,在爱上太平的那一刻,他选择了用死亡去成就自己的信念。从此,太平失去了与爱人长相守的可能。


武攸嗣回答太平说他相信长相守,他一心一意地爱着太平。太平嫁给了他,却终要面对枯燥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精神交流的境况,她甚至以此来成就自己对于薛绍的想念,和对于长相守的坚持。


武则天与李治也没有能够长相守,与权力交杂着的感情从不单纯。薛怀义倒是疯狂地爱着武则天,可武则天已不再能选择爱情。她只能静默地看着这个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发狂,却什么也做不了……无论是救他,还是杀他。


这种被太平一生向往的爱情是高度理想主义的,太平将它看作最崇高的爱情。可爱情总有其他形式,混杂着权力,并不单纯……却也仍是爱。




权力中的爱情


这才是剧里最常见的一种爱情,它带着种种无奈,却也因此动人。太平初遇薛绍后,缠着母亲讲她和自己的父亲初遇的场景,然后太平从中发现了自己对于薛绍的爱。讲述时的武则天也是甜蜜的,结合她临终的遗言……这种权力中的爱情竟这样动人。尽管在李治临终时,他看着自己病榻前的皇后说不出话,只好扭过头去让她离开。


类似的爱情还有韦氏和显。显作为皇帝两上两下,在房陵州流放了十几年,是韦氏一直陪伴着他走过来。显一直深爱韦氏,即便在韦氏乱政时,他也放任不理。



太平:……可是,你欠她的是情,你不欠她江山……


显:(失去理智地)可我还有什么呢?一个帝王除了江山,他一无所有!



剧中显死于安乐的毒杀,他最终为自己对于权力的放任付出了代价。就像李治与被沉入塘中无人问津的魏国夫人,李治也许没有爱武则天那样爱魏国夫人,不然他不会放任美丽的情人被悄无声息地杀害……失去了权力,爱情终也不能持久。可是在权力中浸染,爱情却也不再纯粹。



显最像父亲,但我不知道在他的血液中,流淌着更多的是父亲的软弱,还是善良。我感到悲伤,为我无辜的哥哥,也为我们这个被命运诅咒、遭受权力摧残的家庭。绝望随即吞没了我的心灵,难道权力真的强大到可以瞬间毁灭人性与亲情吗?



这个疑问是有一个回答的,只是这个回答不知能不能让太平放下绝望……因为这个回答令人更加绝望。



韦氏:显是被他自己的女儿杀死的!我从来不想做武则天,我只想在宫里获得和我的能力相匹配的、一个皇后应有的荣华富贵。我只想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位,因为我为此付出的太多。但是权力不允许我这样,它化名为命运慢慢吞噬我。几十年来,噩梦一直纠缠着我的每一个夜晚。我告诉你,来世,我只想做一个普通农妇,和你的哥哥共享生活和爱情。


韦氏抓住刀柄,将头迎上去。



撇去权力去看,他们都是痴人……可也有聪明人追逐权力就仿似权力是他的爱情。张易之大概是《大明宫词》里最特别的人,尽管和其他人比起来,他不怎么招人喜欢。他有着和薛绍一模一样的脸,却几乎颠覆了太平对于爱情,对于长相守的信念。可他最终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他爱武则天,也爱太平,然而他并不相信爱情,或者说,他将爱情表达成了权力的形式。



张易之:我从小在脂粉中长大,看遍了所谓正经人最真实的嘴脸。因此我在入宫后看到他们夸夸其谈理想及政务时,感到那只是世界上最幽默的笑话!对于他们最直接的打击就是羞辱他们的欲望!当他们沾沾自喜自己的荣升时,只有与属于他们的女人偷情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由衷的沮丧……你们是天下最伟大的女性,只有时间可以考验我对你们的爱情!


……


武则天:这个人可惜了!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野心家,他对江山毫无兴趣,要的只是复仇的快乐。他同天下的男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制裁他的智慧……



也许在《大明宫词》中从没有圆满,只是既然最终要走向悲剧……它引导我们去选择更美的悲剧。




权力与亲情


亲情也许是《大明宫词》的第二主题。在大明宫这个代表着皇室和权力的宫殿里,亲情的存在似乎是稀薄而黯淡的。太平可能是唯一保有它的人,因为她在兄妹五人中年纪最幼,从出生起便得到了父母与兄长的偏爱……而因为她是一个公主,一位女性,才能让这种亲情在一生中一直保留。即便是弘那样仿佛理想主义化身的皇子,也仍和贤有着争执。武则天对太平说:这大明宫里只有我们两个女人。而除了武则天本人和太平以外,似乎很少有人把武则天看作女人。既然不是女人,就也很难是母亲。男人们将武则天看成是争夺权力或是附庸权力的对象,与其他有身份的男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亲情,似乎并不存在于男人之间。


弘、贤、旦、显,他们都对太平有着与普通家庭无异的亲情。当太平的心渐渐老去,不再追求爱情时,她极其重视自己的亲情,可是权力连亲情都没有为她留下。弘和贤在她年少时就已逝去;显与她终于相对,却死于自己女儿的谋杀;政变中,陪伴了太平一生的春妈妈也奔赴了死亡;从小淡泊的旦被想报恩太平的崔缇杀害;而崔缇,因为自己悲哀的身世和被尘世摧残过的内心,坚信权力是报恩的最佳方式,最终死在李隆基的箭下。


……李隆基,不知他的存在对太平来说是幸运还是悲哀。在《大明宫词》中,他们确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敌,但更多还是一种畸形的亲情关系。故事到最后,李隆基终于在大雨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李隆基:……我爱您,姑母!这句话憋在我心里整整二十年!我知道我将遭受道德怎样的谴责,可我不得不说!我无法抑制对您的情感,尽管这令我感到恐怖和羞耻……可就连对它的畅想都依然令我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甜蜜。




太平看着李隆基,无声地笑了……她让李隆基伏在自己的膝盖上,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像一位怀抱着儿子的母亲在追忆过去的时光。李隆基侧脸躺在太平的膝盖上,直直地盯着幕布。


太平:这位将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


太平低下头,望着李隆基的侧脸。


太平: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污点,怎么反倒……怪罪起我的错误?


李隆基眼里跃动着一片深情……


李隆基:您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


一滴泪水打在李隆基的脸上……李隆基停顿了片刻,继续,似乎眼里也见了泪……


李隆基:……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


太平:我……我真的美若天仙?


李隆基:是的!


幕布上,皮影的表演全然不符合太平说话的节奏……


太平:我真的犯下了错误?


李隆基:不,您一世清洁皓白,要说错误,那兴许是您太过完美!


太平:(哽咽)不……


太平已经满脸泪水。


太平:我的错误……是太想爱了!我爱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哥哥……还有我的晚辈,尽管,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儿子,这个世界上没有爱不好,而太想爱了,反而会令你更失望……






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始终在考虑,我为什么要选择死亡?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让我的侄儿能顺利登基而扫清道义以及情感上的负担?雨停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我意识到,其实对死亡的渴望一直是我的一种向往。我太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因此它在我眼里完全丧失了美感!我怀抱着出生时的激情步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凭直觉感到那是一个更优美的所在……



这是全剧的最后一个场景,最深刻地体现着这部剧的基调:一场动人的悲剧。在故事的最后,就只剩下李隆基一个人。而太平,终于看清了她的爱与命运,并最终获得了解脱。







一点杂谈


其实《大明宫词》这部四十集的电视剧所表现的,远不止我这一篇文字这么短的篇幅所能列举完的,这使它时隔快二十年仍然好看,甚至经久不衰。在看它时,我不忍心调快播放速度,如果眼睛短暂地离开画面,我还会往前倒一下。在看电视剧的同时,我也在读剧本……即便没有画面,那些文字仍然有感染力,并与剧同样震荡得人泪流不止。我很喜欢它,从画面到演员,从服饰到场景,从镜头到剪辑,从色调到配色。在二十年前,我们居然能拍出这样优秀的艺术品!它的主题这般大胆张扬,具有超前的意识;它以历史为背景,并未完全尊重史实,却与史诗同样震撼!


因为喜欢它,我选择了一种更系统的方式去写这样一篇杂感。我试图总结它带给我的最深刻的震撼,于是有了开场白里的话。我喜欢历史,却更喜欢历史里故事的部分,我认为历史应该成为文学作品的素材,而不是文学禁锢于所谓史实。当然……这是高超的艺术才能做到的事,而且必然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行。如若不能将戏说拍至动人,不如遵从历史,总好过改编不佳弄巧成拙。




最后容我抒情一句:我想,能真心地感动于这样的故事是好事。我看它时时常泪流满面,是源于我内心对真挚情感的期望,对人性光辉的相信……毕竟,多好啊,我们在这人世浮沉,仍拥有故事,仍可以去相信……故事。

评论(3)

热度(4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